众所周知混凝土检查井是使用检查井钢模板制造的一种市政道路地下构物,混凝土检查井后期的维护工作主要是对其进行加固,下面来具体介绍一下。
1、引言
市政道路车行道内检查井在使用过程中,经过长时间使用、车辆碾压等原因导致检查井井体及其周边道路产生不均匀沉降,检查井沉降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各道路交叉口位置更为突出。为了有效避免市政道路车行道内检查井发生沉陷及周边路面出现裂缝、不均匀沉降等病害,提高道路路面平整度,改善行车条件,保证道路的使用品质,采用单独在检查井井周浇筑一圈加筋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可以让检查井井口周边与路面.结构层结合更紧密,通过此方法基本上可以解决这些病害问题,确保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
2、混凝土检查井加固原理
采取在检查井井口周边现浇一圈钢筋混凝土的方式进行井.圈加固处理,可使井盖(井圈)与井筒(或井体)脱离,为实现井盖(井圈)与路面结构之间的良好结合采用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将井盖支座(以下也称“井框或井圈”)整体包裹住从而形成整体,同时也确保了井圈刚性加固结构与路面半刚性基层、柔性面层结构之间的整体性。通过受力转移,使检查井井盖、井圈与井口周边加固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在外力作用下,通过井圈及井圈加固混凝土结构可将大部分路面荷载传递到周边道路路面结构层,可有效消除交通荷载的影响。同时,井圈加固混凝土结构与其周边柔性路面结构有机结合,可使检查井井盖( 井圈)与路面结构整体均匀受力,可以有效消除不均匀沉降、井周路面开裂及凹陷、井盖(井圈)凹陷等病害问题。
3、施工技术要点
新建检查井井口砌筑高度及改建(或维修)检查井拆除高度,要求覆盖临时井盖( 或盖板)后略低于设计路床,以确保路床连续成型。为确保路面结构的整体性,路面基层、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或中面层,如有)要连续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检查井位置必须标识准确、清楚,每层结构施工前都要进行仔细核对。井圈加固及井盖(支座)安装要在上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前实施,井圈加固形状及尺寸要根据井盖(支座)尺寸及加固井圈设计要求确定。
3.1施工工艺流程
3.2施工准备
施工前,施工准备工作要充分,必须认真仔细地熟悉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检查井井盖(支座)安装要求要明确;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井盖(支座)安装位置、高程控制点及检验依据等;要对井盖(支座)承载力、吻合程度等方面进行检查验收,以确定其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3.3主要施工工艺
3.3.1基坑开挖
在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或中面层,如有)完成后再对路面结构进行反开挖,基坑的形状及尺寸要根据设计确定,一般情况下,基坑为圆形或圆碗状较好(圆形的混凝土结构无应力集中,不易造成混凝土的裂缝和破损)。圆形或圆碗状基坑以井口为中心画.圆,选用切割机(或手割锯)进行割缝,切割成圆形,挖除井圈加固范围内的路面结构,选用机械破碎时要小心施工,且不得扰动井周边路面结构(严禁产生隆起或裂纹)。要采用风镐人工破除(不得使用冲击锤)的方式进行开挖,破除范围不得超过基坑尺寸,采用人工凿除基坑坑壁预留边缘部分,要确保坑壁圆顺、整齐、坚实且无松散结构。如遇到道路结构强度、压实度不够等情况,要扩大破除范围。基坑开挖完成后基底及坑壁周边清理要彻底,混凝土浇筑前要用水冲洗、充分湿润。
基坑开挖是决定施工速度的关键。为保证易于开挖,可在每层路面结构层完成后,及时将检查井位置的结构层材料刨松(上一层施工时再进行压实)。
3.3.2井口(或井筒)施工及处理
井口(或井筒)高度不足的应按要求升井,根据加固井圈设计要求,确定检查井砌筑高度,要考虑井口( 或井筒)高度与井圈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关系,要确保能在井口( 或井筒)上直接安装井圈加固钢筋骨架,也要便于井盖支座安装、一次调整到位;井口(或井筒)直径要符合设计要求,要确保直径尺寸一致,便于内模安装,井口(或井筒)砌筑时要考虑留设探头砖作为内模(底托)支点,可在第二皮砖上留(四块)探头砖。井口(或井筒)砌砖要按检查井砌筑标准控制,砌筑要规范,尺寸要准确。对于新建检查井,基坑开挖完成后,要先把之前设置的临时盖板(或井盖)拆除,再进行升井施工;对于改建(或维修)检查井,应根据井口(或井筒)实际破损程度,适当拆除部分砖砌体,如拆除后的井口(或井筒)高度不足的,则按照要求进行升井。井圈加固钢筋骨架安装前要将基坑内清理干净,基底井周部分要采用低标号混凝土浇筑密实、并找平。
3.3.3井口(或井筒)内模制作、安装
井口(或井筒)内模的形状及尺寸要根据设计确定,制作牢固、适用的井口( 或井筒)模板(一般为圆形),要便于安装和拆除,要确保井口(或井筒)尺寸和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采用易拆卸、易组拼的钢制或木制、胶合板等折叠模板支设井口(或井筒)内模;内模一般选用(2~4mm 厚)钢板制作,为保证内模稳固,要考虑在井口(或井筒)预设简易支撑,模内可采用可调式内支撑或者其它支撑等作为内模支撑,要确保井口(或井筒)尺寸与混凝土外观质量。内模要根据井口和井框限制尺寸,同时也可以起到稳固作用。井口(或井筒)砌筑时要考虑留设探头砖作为内模支点,为防止漏浆,内模顶要接近井盖口,混凝土全部完成后且强度达到要求再拆除内模。利用已成型的路面结构(即基坑坑壁)作为检查井井圈外模。
3.3.4钢筋骨架制作安装
要根据设计规范要求进行钢筋(骨架)加工与制作,钢筋规格、骨架几何尺寸等都要符合要求。钢筋骨架的安装要与井口位置一致,要确保钢筋骨架位置与设计要求相符,同时要保证底部(下口)及顶部(上口)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骨架的安装和定位要准确且牢固,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避免踩踏引起变形。检查井井圈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悬吊支座一体浇筑成套技术”进行施工。
3.3.5井盖支座调试安装
井盖支座安装调试采用悬吊法,采用悬吊可调式支架进行井框安装与固定。井框、井盖要配套使用,调试安装时要将井框与井盖拆分成两部分,先进行井框安装,待内模拆除后再进行井盖安装。
3.3.6安装高程控制
井框安装高程要与路面高程、坡度吻合且必须准确无误,井框安装高程按测量定位点(沿道路纵坡和横坡两个方向分别布置,不得少于四个点)用“双十字法(井字拉线法)”控制。要在混凝土浇筑前后对井框高程进行多次复核,确保一次成功。
3.3.7锚筋预埋安装,混凝土浇筑
采用不小于φ12的螺纹钢筋作为预埋锚固钢筋(通常为“U”形或“L”形),要按设计要求将预埋锚筋埋入井框预留孔或紧贴井框周围,每个支座不得少于6个。
混凝土浇筑前要用水冲洗并充分湿润基坑(基底或坑壁),采用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方式。选用符合设计强度等级(≥C30)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大。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且与井周凿除面紧密结合,抹压平整。混凝土表面标高控制与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或中面层,如有)顶面高程相同,并能够保证井框外露部分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厚度一致。浇筑混凝土时,最好采用人工下料,严禁扰动钢筋和内模,且不要让混凝土落入井内,井框的空腔要填满。为避免水泥浆污染路面,要将基坑周围覆盖好。
3.3.8混凝土成形
(表面、内部)混凝土浇筑要振捣密实、抹压平整;混凝土终凝后,要清除混凝土表面浮浆并拉毛(或采用人工凿毛),同时将井盖支座、周边路面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期间严禁碾压破坏。内模在混凝土达到拆模板强度时拆除,井圈加固混凝土井口内圆要求为不抹面的清水墙,混凝土表面如有粗糙和麻面要立即进行修整处理。井圈加固混凝土与井壁、井框采用抹面顺接,保证井壁平滑、圆顺,抹面应密实、压光;井内建筑垃圾、杂物等要及时清理干净。
3.3.9混凝土沥青层施工
要在井圈加固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上面层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前要将井框周边清理干净,混凝土表面要进行凿毛(也可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拉毛)处理,以便于与沥青混凝土面层更好结合,井周混凝土表面要均匀洒布粘层油(粘结牢固),同时应在井周加固混凝土顶面及其周边铺设一层玻纤格栅起到防止反射裂缝的作用。为防止井盖被污染,要在沥青粘层油洒布之前把井盖覆盖严密;为避免沥青混凝土粘结在井盖上,在沥青混凝土摊铺前,要在井盖表面刷涂适量(柴油)隔离剂。上面层沥青混凝土摊铺时直接与井盖接顺,确保检查井井盖与路面衔接平顺、结合紧密,其平整度满足要求。
3.3.10检查验收
各施工工序要严格按现行规范及标准等进行质量控制,每一道施工工序完成后,必须组织各参建方进行现场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